头条眼
西方原以为,资本换个地方,就能重造一个“中国制造”。算盘打得响,现实却一巴掌拍了下来。
印度这头“接盘侠”,不但没接住,反手还让外资栽了个大跟头。如今,资本不是绕着中国走,而是掉头飞奔回来。这反转,是出了什么岔子?

2022年4月30日,印度金融犯罪打击机构盯上了中国企业小米。一纸通告下来,指控小米向境外汇款 涉嫌违法。
转眼间,小米在印度的账户被冻结,555.1亿卢比,折合人民币48.2亿元,全被扣了。而且是执法局直接下手。
你要说这只是意外?还没等解释完,花旗、汇丰、德意志三家银行也被连坐通知,跟着被查。

一周后,印度信息技术部又开会了。主角还是那几家中企:小米、vivo、OPPO、realme。
这回更直接,要求必须任命印度人担任CEO、CFO、CTO等核心岗位,还要把代工任务交给印度本土厂商。
局外人一看还挺热闹,但这些企业背后是一个个项目、厂房、供应链,一旦政策朝令夕改,投资能不凉吗?

2022年7月21日,中国品牌荣耀宣布退出印度市场,理由含糊其辞:“众所周知的原因。”众所周知,意思就是不能说的太明白。
荣耀走了,可不是唯一一个走的。根据印度政府数据,从2014年到2021年,已经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印度分支。
到2022年7月27日,又有1777家跨国公司悄然撤离。而印度本土总共也才注册了5068家跨国公司。说白了,干着干着,就只剩一半不到了。

不只是中国企业吃亏,英国的沃达丰、法国的保乐力加、美国的IBM,都挨过“政策大棒”。有人逃税?全行业查;有人换汇?直接冻结;有人合同未尽?项目即刻停摆。
最大的爆点来自富士康。2023年7月,全球最大的代工巨头——鸿海集团,突然宣布终止和印度政府合资推进的1410亿元人民币芯片项目。
本来是要做印度版的“半导体产业崛起”,结果计划书都签好了,真金白银一分钱没落袋。补贴没着落,地皮难批、电力不稳,鸿海看明白了:这是引狼入圈。

“项目报批靠运气,税务合规看心情。”一句业内调侃,说尽了在印度投资的窘境。只要项目做大,麻烦就来。不查你是客人,查你就是肥羊。
更让西方震惊的,是数据的崩盘速度。2025年5月,印度央行发布数据称,该月净FDI仅为3500万美元,环比暴跌99%,同比下跌98%。就像资本突然“断流”,水龙头一拧就干了。
哪怕你拿出全年数据也没法掩盖——2024-2025财年印度净FDI仅为3.53亿美元,而前一年还是将近100亿美元。这不是滑坡,是垂直坠落。

更魔幻的是,印度央行还自己找台阶:“撤资代表资本自由,能进能出,是市场成熟。”这话听着耳熟。当年哪个国家经济暴雷前,也说市场机制更灵活来着?
而这场“资本出逃”的背景,是印度这些年在全球舆论中被吹成“中国接班人”。如今,不但没接上,还一手把资本吓回了原地。
“投资印度”这事,最早兴起于2014年,也是莫迪政府高调推出“印度制造”的起点。彼时,口号响亮,计划庞大,全球媒体甚至预测“印度将接棒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很快,泡沫破了。
2014财年,印度新增注册跨国公司216家;到了2021财年只剩下63家。别看还是在注册,其实没多少敢投钱。
原因很直接:法律框架不稳定,政策朝令夕改,基础设施落后,工业体系碎片化。

企业跑得快,不只是怕罚钱,更是怕“没得讲理”。以富士康为例。2022年2月,富士康和韦丹塔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准备合作建芯片工厂。到了2022年9月,计划书也签了,总理莫迪还亲自站台。
可是,再之后呢?补贴空口承诺,项目推不动,电力用不上,富士康就像被请上舞台却不给话筒。
被晾了半年,终于忍不住撤了。2023年项目终止,那1410亿的芯片梦,沦为一纸笑话。

另一个漏洞,是“养羊杀羊”的路径依赖。初期鼓励外资入场,承诺优惠与支持,一旦企业成长,就设法找茬套现。
这一点,最清晰的体现,就是2025财年外资毛FDI增长13.7%,达到810亿美元,但净FDI却只有3.53亿美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企业进来后不是干活,是套现跑路。
仅PE/VC退出一项,2025财年就高达267亿美元。其中,现代汽车在子公司上市后,母公司立刻将持股从100%降到82.5%。还有外资股东趁Swiggy上市,套现20亿美元后退出。

印度本土企业对外投资从170亿美元飙升至290亿美元,与其说是看好全球,不如说是用脚投票:谁还把钱放在印度,谁就是被宰的下一只羊。
更狠的是制度本身就带坑。很多外企最初被“人力便宜”吸引进来,等真要扩张,才发现熟练技工不够,零部件本地化率低,供应链根本接不起来。
印度想靠人口红利堆出制造奇迹,但一旦上了规模,就卡在基础薄弱这道坎上。

印度ABP新闻网曾披露,在一次会议上,印度官员当面要求中企“不要逃税”。合法合规经营也未必能避开制裁,而被盯上之后,账目、管理、人事样样受限,经营空间被压到极致。
资本不是圣人,它往哪儿流,有个基本逻辑:政策稳、市场大、配套全。原本试图离开的外企,现在转头就往中国跑。
2022年第三季度,百胜中国净利润同比翻番,达2.06亿美元,餐厅利润率飙升至18.8%,创下五年新高。
同一季度,宝马集团全球销量下降0.9%,但中国区销量逆势增长5.7%,利润达到31.75亿欧元。他们不是为了“情谊”,是因为中国市场能出货、能赚钱。

2025年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二座储能工厂,面积20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
工厂不仅服务中国市场,还向欧洲、大洋洲出口数百台Megapack系统。
不到四个月,2025年6月20日,特斯拉又在上海临港签下了总投资40亿元的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预期用“充电宝”效应提升电网调度能力。这是用人民币投票,是企业用订单回应市场。

美国企业家雅各布·罗斯曼也说得干脆:“客户希望我把厂搬走,但我考察了越南、印度、土耳其,最后结论是: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得上中国。”
他的厨具公司在中国有六家工厂,服务沃尔玛等全球客户,基础设施、供应链、政策透明度,中国全都拿得出手。
2025年,在中国的深圳华强北,日均接待外籍人员超过7000人。外企、外商、外资回流趋势明显,不是浪花,是潮水。

西方原想“脱钩”,现实却“自打脸”。印度想接棒,接住了热情,接不住资本。
终究,资本是最精明的旅人,它从不靠预期生活,而是用钱投票。而它投给中国的,是一张不容置疑的信任票。
参考资料:
印度为何成了“外企坟场”?.中国新闻周刊.2023-06-16
“印度制造”遇尴尬,两千多家在印外企为何“跑路”了?.环球时报.2022-08-19
印度创下一个历史新低,这块短板藏不住了.中国新闻网.2025-08-05
“养羊杀羊”,印度这样成为“外资坟场”.新华网.2023-07-20
外媒看中国经济:众多外企眼中“不可替代的大市场”.新华网.2022-12-07
美在华企业家:客户想让我走,但越南印度比不上中国.观察者网.2022-10-29
外企、外商、外资回流中国 市场磁吸力挡不住.证券时报网.2025-07-02
用户830859
没有更多了
“00后”对出莫言上联,获奖10万!
用户830859
次观看11天前
“宝钗黛”的故事你来定……无锡上演特别“游园会”
用户830859
次观看14天前
缅甸密支那-曼德勒路上军武双方互相限制货物运输,司机苦不堪言
用户830859
次观看26天前
莫迪缺席金砖峰会后,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口风变了,呼吁印度谈判
用户830859
次观看1月前
9月2日夜间开始山西中南部多阵性降水!
用户830859
次观看2月前
莫迪果然见风使舵!看美俄谈判有望,立即决定9月赴美会晤特朗普
用户830859
次观看2月前
美媒:印度拥有中国崛起的几乎所有条件,它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
闷骚美
次观看3月前
为还钱一天赚中国人3亿,诈骗金额达900亿,印度四大“吸金王牌”
离落染纤尘一抹绕指柔
次观看1月前
阅兵后欧洲高层接连访华,英国喊“振兴中英贸易”,中方热烈欢迎
唯爱@
次观看1月前
26国领导人齐聚天津,中方投下20亿援助,“小而美”项目让美汗颜
禁语makelove
次观看1月前
全世界为什么就中国在拼命建水电站、核电站和光伏电站?
╭爱你不是说说而已彡
次观看2月前
西方发现异常,全球资本从印度“大逃亡”,以最快速度涌入中国
用户603672
次观看2月前
马斯克警告,全球经济危机即将来临,普通人能做点啥?
用户856849
次观看2月前
美国公开羞辱印度,莫迪第一次反对特朗普,印度有信心做世界第三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2月前
特朗普关税最新消息,最高250%!美联储主席大消息,贝森特退出!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2月前
美日达成贸易协议,比广场协议更过分,这次日本不止失去30年?
用户475246
次观看3月前
鲍韶山:“金砖”并非一个反西方计划,而是一个后西方时代的计划
欧巴会发光
次观看3月前
提前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特朗普创造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丑陋的法案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4月前
外企已经长教训,全球资本从印度疯狂外逃,变成真金白银押注中国
女汉子cindy
次观看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