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眼

《南京照相馆》登顶全球周票房榜,释放三大信号,外媒也风向变了

**文|**宋宋

**编辑|**影娱先锋


2025年8月第一周,《南京照相馆》就以8237万美元的高票房力压好莱坞大片,登顶全球周票房榜!

除此之外,上映10天票房突破15亿,截至目前总票房高达80亿,这部影片持续上涨的走势还打破了历史片“高开低走”的魔咒。

这是国产片的一次全球“爆冷”。

风向变了!外媒态度180度大转弯,释放三大信号!

信号一:历史题材终于做到“叫好又叫座”

历史题材的电影一直以来就像被困在一个两难的笼子里。

拍得太严肃,观众觉得像教科书一样枯燥;

想加点商业元素,又容易被骂“不尊重历史”。

创作者们在还原历史真实与迎合市场口味之间反复拉扯,大多时候只能落个“叫好不叫座”的结果。

《南京照相馆》却凭着两个关键招,撬开了这道紧箍咒。

它没有用传统历史片惯用的宏大叙事,也没有把镜头对准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专注刻画在照相馆“躲命”的七人组。

带着妻子儿女在照相馆地窖避难的金老板、邮递员苏柳昌、警察宋存义、戏曲演员林毓秀。

“多洗一张,多活一天”,刚开始帮日军洗照片的他们还在想能靠这样躲一条命。

可当看到照片里同胞们的惨状时,他们的良知被唤醒,他们捂着嘴因心痛害怕哽咽的模样,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戳心。

导演全程避开了血腥的镜头拍摄。

日军搜查时,镜头只是跟着角色的背影晃;

关于同胞尸体的场景,镜头里是被血浸透的衣角和散落的布鞋。

这种克制的镜头语言,让情节更加细腻,微妙的情感变化也传递出历史的重量。

沉重感和心灵震撼像潮水一样漫上心头。

有观众说“看电影全程都提着心,手心全是汗”。

高度契合的立意、“吾辈自强”的精神内核为后续的同类型影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信号二:国产电影的全球竞争力支棱起来了!

以前提起国产片“走出国门”,总觉得有点欠火候。

要么是文艺片在电影节上露个脸,要么靠功夫片来吸引眼球,真正能在海外主流市场闯出名堂的少之又少。

但《南京照相馆》这次的出海,走得又快又稳。

电影在国内刚上映没过多久,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影院也很快上映。

悉尼一家影院经理在社交平台晒图,整体的上座率都非常高,评论区里澳洲网友还在追问“什么时候加场”。

更关键的是,这已经是2025年第二部登顶全球周冠的国产片了。

年初时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刚刚打破动画电影全球票房纪录,现在《南京照相馆》又在历史题材领域展现了新风采。

《纽约时报》评价其“用最克制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最震撼的历史真相”。

这种变化,说到底是中国电影从“输出明星”到“输出故事”的转身。

以前总想靠国际巨星来撑场面,现在才发现,老照相馆里的一台旧相机、暗房里的一盏红灯,反而能让全世界看懂中国人的骨气。

英国发行商特意把片名翻译成“Dead To Rights”(铁证如山),就是被这种能跨越文化的叙事力量所吸引。

信号三:电影市场回归内容为王的本质

电影市场终于回过味了:

流量退潮后,好故事才是真的硬通货。

前几年不少电影都把流量明星当作救命稻草,海报上直接把明星的脸放大到占满整个版面,就觉得票房稳了。

但今年暑期档播出的《南京照相馆》没有走这条老路。

全片没有一个顶流撑场,主角是在话剧舞台上打磨了十年的老戏骨,配角里甚至还有菜市场卖过菜的素人。

点映时双平台评分直接飙到9.7,创下了2025年暑期档最高分;

豆瓣评分8.6,比同期国产新片高出一大截。

有观众看完觉得不过瘾,自发查史料做了照相馆原型考证相关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播放量破亿。

这种“自来水”式的传播,比任何流量宣传都靠谱。

这部片的逆袭路数很简单:

角色个个立得住,像从历史里走出来的真人。

与其说它赢在题材,不如说赢在把精力全砸在了内容打磨上。

现在电影圈都在聊一个变化:

以前开项目会,先问“能不能请到顶流”;

现在开会,第一句话是“这个故事能不能让观众记住”。

资本的逻辑也很快发生了改变:

那些拍无脑甜宠风格、想靠流量堆砌的项目融资时越来越难,而扎根现实、打磨剧本的团队反而能拿到更多资源。

说到底,屏幕上的故事好不好看,观众心里比谁都清楚。

外媒从“偏见忽视”到“主动解读”

外媒对中国电影的态度,也不是以前那一套了。

以前的国产影片在海外媒体眼里像一个“文化标本”:

飞檐走壁的功夫小子、神秘的东方情调、小众文艺实验......

很少有国产影片被外国媒体当成真正的“电影艺术”来看。

电影《南京照相馆》却让外媒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部影片让这段历史‘有了温度与痛感’”。

华盛顿首映礼致辞中,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强调影片呈现了历史真相,有着“唤醒良知”的作用。

美国《综艺》杂志网站评价《南京照相馆》“令人心碎”,并计划推进在流媒体平台上映。

影评界的改口是最让人意外的。

BBC文化频道承认低估了中国电影的共情力,称《南京照相馆》“捕捉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时光的敬畏,对陪伴的珍惜”。

而亚洲市场的观众反应更加直接。

韩国观众对这部影片的热情非常高涨,还在社交平台刷起“求加韩语字幕”的话题,希望能有更多同胞看到这部作品。

日本雅虎影评区里,有观众称“终于看到不喊口号的历史反思”。

不过,影片也刺痛了日本右翼势力,他们试图歪曲影片内容,指责其为“带有针对日本的宣传倾向”,但这种声音被更多理性的声音淹没。

如此看来,好电影从不需要刻意讨好谁,它自会打破语言和文化的墙,让不同国家的人在同一个故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结语

票房榜上跳动的数字背后,是文化自信在银幕前稳稳站住了脚。

三大信号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

外媒摘下了有色眼镜,观众用票房数据说出了真心话,资本也开始专注内容打磨。

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成功不是偶然。

当国产片靠真实故事打动世界,而非刻意输出价值观,反而让不同文化读懂了共通的情感。

全球市场的大门被“故事力”敲开,中国故事,终于能被世界认真倾听。

这或许比任何票房数字,都更值得我们骄傲。

部分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月咏幻:《南京照相馆》真实到让日本右翼破防删帖……

财联社|南京照相馆10天票房15亿

央视新闻|《南京照相馆》北美首映 美国观众共鸣

╰つ我欠迩一个全剧终╰

位订阅者
  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

男子野外垂钓意外收获1.4米扬子鳄

╰つ我欠迩一个全剧终╰

次观看2天前

俄罗斯攻占乌两村成谜!乌方否认俄军控制,但俄方发布图片自证

╰つ我欠迩一个全剧终╰

次观看2天前

1946年,解放军神枪手被敌人诱出战壕,一时间十几个射手瞄准了他

╰つ我欠迩一个全剧终╰

次观看8天前

文某山,验明正身,执行死刑

╰つ我欠迩一个全剧终╰

次观看8天前

城市24小时 | 通航在即,又一座“双机场”城市来了

╰つ我欠迩一个全剧终╰

次观看12天前

忙!国乒下站比赛是3天后的瑞典大满贯,孙颖莎领衔&王楚钦缺席

╰つ我欠迩一个全剧终╰

次观看18天前

腐乳再次被关注!医生直言:经常吃腐乳的人,要多注意这5点

丑是丑但是劳资有户口

次观看刚刚

Angelababy黑皮衣流苏裙,神颜+腰臀线+建模腿,野心写在脸上

Pearl

次观看刚刚

经济学家姚洋建议国家下场收下100万套房子,孟晓苏马光远有话说

用户641306

次观看刚刚

量子世界重写贝叶斯定律:250年经典概率理论迎来革命性突破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刚刚

物理学家首次观察霍尔效应反常形式 145年物理定律迎来颠覆性突破

用户427015

次观看刚刚

恒大退市对房地产意味着什么?买了烂尾楼的该怎么办?

骚年先疯

次观看刚刚

亚视经典《国际刑警》演员现状,段伟伦去世,他曾是成龙的助手

用户496672

次观看1分钟前

哈佛大学研究:高血压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降压,还要控制好这些

我为自己带盐i

次观看1分钟前

任正非、梁文峰与OpenAI奥尔特曼等共登《时代》AI百大影响力人物

流年亂了浮生

次观看1分钟前

地球生命起源新证据:原始行星碰撞决定生命诞生

幕後丶小偶

次观看1分钟前

科技战:华为高管称凭借科技生态系统战胜美国制裁

贫僧为取经而来~~

次观看1分钟前

多名院士提倡:超过70岁的老人,宁可在家做家务,也别出去做这些

用户264197

次观看1分钟前

科学家重现生命的第一步:成功重现蛋白质合成起源

牛b你就喝三鹿

次观看1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