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眼

德国人见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后,发电报向希特勒求救,结局怎样

在人类历史的至暗时刻,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用勇气和良知点亮希望的微光,1937年的南京,当日军铁蹄踏破这座千年古都的城门,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拉开序幕。

三十万无辜生命在短短六周内惨遭屠戮,鲜血染红了长江两岸,在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中,一位名叫约翰·拉贝的德国商人,以纳粹党员的身份,成为了南京难民的救世主。

他目睹日军暴行后,冒险向希特勒发电报求救,却换来令人心碎的结局。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仅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政治的冷酷,更见证了中德人民跨越国界的大爱。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惨败告终,上海沦陷南京危在旦夕,国民政府已开始西迁重庆,南京城内人心惶惶。

有钱人纷纷逃离,而无处可去的底层百姓只能听天由命,此时在南京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收到了德国大使馆的紧急撤侨通知。

作为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他完全可以选择安全离开,回到德国或前往其他安全地区,然而这位已经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的德国人,做出了一个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决定,留在南京。

拉贝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他1908年首次来到中国,先后在北京、天津和南京工作生活,在中国结婚生子,外孙女也在中国出生。

1931年他被调往南京工作后,在小桃园10号修建了一处兼具住宅和办公功能的德式建筑,这里后来成为南京大屠杀期间重要的难民庇护所。

在南京沦陷前,拉贝做了充分准备,他在自己的住所修建了防空洞,并仿照德国建筑风格加固了房屋结构。他与十几位留守南京的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和商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席。

这个由丹麦、德国、美国和英国人士组成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计划在日军占领南京前建立一个中立的安全区,为无辜平民提供庇护。

安全区的选址颇具战略眼光,涵盖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美国大使馆等外国机构所在地,以及拉贝自己的住所,总面积约500公顷。

拉贝深知,作为纳粹党员的身份在此时可能成为保护伞,尽管这个身份日后将给他带来无尽麻烦,当时德国与日本是盟友关系,悬挂纳粹旗帜的区域理论上应受到日军尊重,为此拉贝特意在安全区悬挂了巨大的纳粹党旗,希望以此震慑日军。

1937年12月1日,南京安全区正式成立并向中日双方通报,中国政府立即表示支持,而日本方面则态度暧昧,既不明确承认也不直接拒绝。

这种模糊态度埋下了隐患,预示着安全区未来将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日军逼近南京,越来越多惊恐的市民涌入安全区,拉贝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组织难民安置工作。

12月10日南京保卫战进入最后阶段,拉贝在日记中忧心忡忡地写道:“富人们逃走了,穷人们留了下来,他们不知道该去哪里,也没有钱财逃走,他们正面临着集体屠杀的危险。”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就此展开,日军进城后,立即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屠杀。

安全区虽然理论上应受国际法保护,但实际上频频遭到日军侵扰,拉贝作为安全区主席,不得不日夜奔走于各个难民收容所之间,与日军周旋。

最初几天安全区尚能维持基本秩序,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党员身份与日军交涉,多次成功阻止日军士兵进入安全区抓人。

拉贝的小桃园10号住所很快挤满了难民,高峰时期这里庇护了超过600人,他在院子里搭建了简易帐篷,组织难民轮流使用防空洞。

安全区外的惨状令拉贝心如刀绞,日军在南京城内肆意屠杀平民,手段之残忍超出常人想象,拉贝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所见所闻。

德国驻南京外交官罗森在给柏林的电报中描述:“许多日本士兵冲进大使先生的住房,要求把那里的女性交给他们,不断有女性被送到美国教会医院,这些女性的身心受到严重损伤。

拉贝的善举引起了日方的不满,日本政府多次向德国施压,要求召回这位“多管闲事”的商人。

1938年2月,在日方持续施压下,拉贝被迫离开南京返回德国,临行前成千上万的南京市民自发聚集,向这位救命恩人鞠躬致谢,许多人泣不成声。

回到德国后,拉贝没有选择沉默,他深知自己在南京的见闻必须让世界知道,尤其是要让德国最高层了解其盟友日本的暴行。

1938年6月,拉贝整理出一份长达260页的详细报告,附上大量日军暴行的照片证据,直接寄给了希特勒,在这份后来被称为拉贝电报的报告中,他写道:“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亚洲从未见过这样的惨案,我恳请您出面干预,制止这场暴行。”

拉贝天真地相信,只要元首了解真相,就一定会出手干预,毕竟德国与日本虽然是盟友,但如此反人类的暴行理应受到任何文明国家的谴责。

然而他低估了政治现实的冷酷。希特勒不仅没有回应拉贝的呼吁,反而下令盖世太保将其逮捕,所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日记都被没收,拉贝被严厉警告不得再公开谈论此事。

当时的国际格局下,德国与日本已结成反共产国际同盟,两国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希特勒不愿因人道主义问题破坏这一战略关系,其次纳粹意识形态本身包含强烈的种族主义成分,在希特勒眼中,亚洲人的生命价值本就值得怀疑。

更讽刺的是,就在拉贝为南京平民奔走呼号的同时,德国本土正酝酿着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一个即将实施最终解决方案的政权,怎么可能对远东的暴行产生道德反感?

拉贝的遭遇反映了理想主义者在强权政治前的无力,被捕后,他失去了在西门子的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尽管后来获释,但一直被纳粹当局严密监控。

1943年,他在柏林的住宅遭盟军轰炸被毁,一家人流离失所,二战结束后,拉贝又因曾经的纳粹党员身份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虽然最终证明他并未参与任何战争罪行,但这段经历彻底摧毁了他的健康和经济状况。

1946年,58岁的拉贝获释时已身无分文,又患上严重糖尿病,一家人生计无着,消息传到中国,南京市民自发募捐了2000美元,国民政府特别批准将这笔钱汇往德国援助拉贝。

此后南京方面还定期寄送食品包裹,帮助拉贝一家度过战后德国物资极度匮乏的艰难岁月,这种跨越战火与国界的感恩之情,成为拉贝晚年唯一的慰藉。

1950年1月,约翰·拉贝在柏林因中风逝世,享年68岁,他的葬礼简单朴素,墓碑上只刻着一行字:“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这句朴素的墓志铭,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复杂而高尚的一生,既是纳粹党员,又是万人敬仰的活菩萨,既忠于祖国德国,又将大爱献给遥远的中国。

拉贝虽然离世,但他留下的《拉贝日记》成为揭露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之一,这部日记详细记录了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期间,拉贝在南京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日军进城后的种种暴行。

与许多事后回忆录不同,《拉贝日记》是实时记录的第一手资料,包含大量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细节描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拉贝日记》还包含了大量珍贵照片,拉贝冒着极大风险拍摄了日军暴行的现场照片,并对每张照片做了详细说明,这些影像资料与文字记录相互印证,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南京拉贝故居纪念馆,或站在柏林拉贝墓前,我们纪念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那种超越国界、种族和政治立场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今充满冲突的世界中,显得尤为珍贵,拉贝用他的一生证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人性的光辉也不会完全熄灭,而这正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希望。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 - 2025-07-26:抗日英雄谱丨约翰·拉贝:对生命有大爱 对和平有追求

京报网 - 2025-07-15:托马斯·拉贝:《拉贝日记》弥补西方二战叙事偏差

Simon

位订阅者
  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台湾92岁老兵回重庆祭祖,下飞机后却怒道:这不还是台北吗?

Simon

次观看1天前

真男人!女友确诊白血病父母放弃治疗,男友果断领证承担全部费用

Simon

次观看8天前

鸡蛋男后续:被全网唾骂,咎由自取,妻子已回娘家,准备离婚

Simon

次观看9天前

阅兵约70分钟,大量武器装备将首次亮相

Simon

次观看9天前

杨毅:郭士强带领中国男篮如此耀眼,宫指导挨骂更多了

Simon

次观看10天前

中国男篮一分憾负,获亚洲杯亚军

Simon

次观看11天前

王思聪新女友,颜值不输懒懒,身材哇塞

Redding

次观看4分钟前

在北京拥有“四合院”的十位明星

用户187223

次观看5分钟前

有皇室血统的明星、你认识几个

べ Ηóηey、

次观看5分钟前

事业尽毁!纪凌尘后悔没娶阚清子吗??

蒙蔽·双眼·深呼吸

次观看5分钟前

想念一个人,不用联系,试试这三种做法,对方自然能懂你的心

幼稚小孩

次观看5分钟前

被成龙"抛弃"的女儿,如今疯狂报复

我还有半颗心

次观看5分钟前

六十岁以后,最好的活法:守好陪伴,放下执念,悦纳自己

奶油桃子

次观看6分钟前

清蒸鱼选鱼指南:这5种鱼蒸出来鲜掉眉毛,第3种新手零失败!

二分之一梦°Paris

次观看6分钟前

没想到佩通真的停职,不过没关系,中国天大地大,欢迎来中国经商

△我宣你你造吗

次观看6分钟前

鲁菜凭啥能当八大菜系老大?网友:因为皇帝吃过都说好!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6分钟前

男女间关系再好,也不要在微信上,叫对方这几种称呼

大众脸i

次观看6分钟前

李小璐和女儿走秀被当众亲嘴,脸红害羞像少女,甜馨在旁目瞪口呆

◆◇ 、追逐

次观看6分钟前

哈药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温暖助力麦当劳中国“爱有你我,麦向未来”公益市集

Puppet lover

次观看6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