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眼

上海疾控提醒:此地已确诊“怪病”1873例,华山医院专家发声

昨天早上,老王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门口遛弯,听见广播里一嗓子:“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已达1873例!”他一愣,愣是把手里的豆浆撒了一地。“这又是哪门子的怪病?不就出去旅了趟游嘛,咋就带回‘热’来了?”

这可不是电视上演的桥段,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

上海疾控中心刚刚发出紧急提醒:有输入性风险,尤其是从东南亚等热带地区返程的旅客,要特别警惕这个名字听起来像“外星语”的病——基孔肯雅热。别看这名字念起来拗口,它可不是个“温柔的病”。

咋回事?病名像绕口令,症状却一点不含糊

“基孔肯雅”这个词出自非洲马孔德语,意思是“弯腰的人”。为啥叫这名?因为得了病的人疼得只能弯腰走路。

发病的头几天,症状如同被卡车撞了一样:高烧、剧烈的关节疼痛,尤其是手腕、膝盖、脚踝,连碗筷都拿不稳。有人还长出红疹、眼球疼痛、恶心呕吐。听着像感冒?可它比你想象的顽固得多。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约有四成患者即便康复后,关节痛还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像是得了“慢性风湿”。

是谁在暗处“咬”了我们一口?

这病不是空气传染,也不是吃坏了肚子。而是被一种小家伙传进来的——伊蚊,也叫“花斑蚊”。

别看它小,这货可不简单。它早上8点和下午4点最活跃,喜欢在人多绿多水多的地方转悠。一旦它叮了你,又叮了别人,这病就这么传开了——就像朋友圈里转发的鸡汤文,一人中招,十人跟着唏嘘。

而现在正值暑期旅游高峰,去趟泰国、印尼、马来,回来时不光带了纪念品,还有可能带回一身“热”。

这病会死人吗?说实话,还真不能掉以轻心

大多数人感染后会挺过来,但也不是说就能拍拍屁股走人。老年人、孕妇、新生儿以及免疫力差的人,一旦感染,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心肌炎甚至死亡

2023年《中华传染病杂志》一项回顾性研究指出,约有1%的重症患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这个词听着就够吓人了吧?那可真不是小病。

你以为这是“外来客”?其实它早就在门口了

很多人以为基孔肯雅热是“热带限定”,离咱远着呢。可你知道吗?我国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已经发现本地传播病例。伊蚊早就“本地化”了,甚至在杭州、南京的夏天也能安营扎寨。

别忘了,2010年广州就爆发过一次小规模疫情,当时传得可快了,比八卦还快。

别光说吓人的,有救没?

当然不是坐以待毙。虽然目前没特效药、没疫苗,但好消息是——大部分人能自愈,只要休息、补液、对症处理,比如吃点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烧和关节痛。

但注意哦,千万别乱吃阿司匹林,尤其是孩子。为什么?因为它可能诱发“雷氏综合征”,那可是要命的。

如果症状重,比如连续高烧、呕吐不止、意识模糊,就该立刻去医院,别在家硬扛,命不是用来赌的。

防蚊才是王道,别让蚊子“蹬鼻子上脸”

说到底,这病的“罪魁祸首”不是病毒,是蚊子。所以防蚊才是关键。

但别光靠驱蚊液,光喷那玩意儿就像拿雨伞挡台风,挡不住的。记得清理家里的积水,像花盆底座、空瓶子、废轮胎,那些地方蚊子最爱下蛋。

我一个同事家里种了水培绿萝,结果几天没换水,生出一窝蚊子来,活脱脱成了“蚊子育儿园”。

“这不就是登革热的远房亲戚吗?”

你说得还真对。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寨卡热、黄热病,都是“一个家族”的,统统靠蚊子传播。症状也有点像,都是发烧、疼、疹子。

但别混淆了,基孔肯雅热的疼,疼到你怀疑人生;登革热则更容易出血。有医生打趣说,区别这俩病,就看患者是“躺着呻吟”还是“捂着肚子哭”。

所以别轻易下结论,真有症状,还是得靠血清检测,医院检验科一个小试管就能查出你是不是“中奖”。

听说还能传给胎儿?这也太坑了吧!

是的,这病连孕妇都不放过。如果孕妇在分娩前感染,病毒可能通过血液传给婴儿。虽然概率不高,但发生了就麻烦。

新生儿可能会出现脑炎、癫痫样发作、低血糖等严重问题。打算“造人”的小两口,如果要去热带地区度蜜月,劝你还是改成“云旅游”吧。

吃点啥能帮忙预防?我这就说

虽然没有“吃了能防病”的神药,但有些食物能间接帮你增强免疫力,打好“底子”。

比如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富含锌的南瓜子、含有抗氧化剂的绿茶。这些都不是魔法,但就像穿上雨衣出门,总比赤膊挨淋强。

还有,别老熬夜、别天天烧烤火锅往嘴里塞,身体状态一差,病毒就像看见空房子的小偷,立马进来“搬家”。

一位华山医院的感染科专家说得好:别怕,但也别不当回事

“我们不是号召大家恐慌,而是提醒大家有意识地防护。”这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就像你不怕感冒,但你也不会让感冒找上门,是同一个道理。”

很多时候,健康不是靠药保的,是靠意识撑的。你多洗一次手、少留一摊水,就可能断掉一条传播链。

说个冷知识:蚊子也“挑人”

有研究发现,蚊子最爱叮这些人:出汗多的、穿深色衣服的、爱喝啤酒的,还有——O型血的。是不是感觉自己“天选之人”?那你得更注意防蚊措施了。

最后说个事儿:这病的“后劲儿”也不小

基孔肯雅热的“余震”可能比你想象的长。有人发热退了,关节却痛了半年,连开瓶盖都困难。医学上管这叫“病毒相关性慢性关节炎”。

所以康复后也不能大意,适当做做舒缓运动、热敷、配合营养补充,别让这“热”变成你生活的“冷痛”。

说到底,全民健康不是靠“躲”出来的,是靠“懂”出来的

我们不能阻止蚊子飞,但我们可以让自己不那么好“咬”。掌握正确知识、养成科学习惯,才是对抗疾病的“隐形盾牌”。

这病听起来挺吓人,其实只要不掉以轻心,就能防得住、治得好。就像老舍笔下那老北京人说的:“病这玩意儿,不怕它来,就怕你不懂。”

参考文献:

[1]林广益,黄文武,廖敏.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J].中国热带医学,2024,24(02):97-100.
[2]李燕玲,王建文.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控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11):1623-1627.
[3]刘海清,张晓光.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诊断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23,30(04):321-325.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mp30:18

来自闪耀医声

痴心 °

位订阅者
  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

95后土木硕士卖烧饼,吐露心声:我不是躺平,是换赛道奔跑!

痴心 °

次观看1天前

苹果9月9日新品发布会前瞻:iPhone 17“史上最薄iPhone”,起售价预计为800美元!新款耳机预计将搭载H3芯片

痴心 °

次观看7天前

古方新意|药食相济锤炼品质黄金配比

痴心 °

次观看8天前

历史课本没有告诉我们,新中国建立前后,毛主席的压力有多大

痴心 °

次观看12天前

人设一夜崩塌,为什么苏敏争议这么大?谈谈她让人真正不适的原因

痴心 °

次观看14天前

女子洗头后续!不是道歉就完了,得意思一下,网友透露:这是惯犯

痴心 °

次观看21天前

删减16分钟,《蛟龙行动》重映观众也不买账?预售票房仅5040元

宁静般甜蜜

次观看刚刚

日军侵华留下的“铁证”:吸入器摧残无数中国女性,让人头皮发麻

想你丶度秒如年@

次观看刚刚

樊振东比赛又来了!单打2连败后冲击德甲首胜,吴敬平为弟子打气

惹我小心溺屎身亡

次观看1分钟前

刚刚,OpenAI把1GW超算中心直接给了印度!奥特曼即将亲赴办事处

爱不解释@

次观看1分钟前

官媒发声!人民日报批评中国女排,点名表扬3名球员,没有庄宇珊

追求简单的小幸福(▲)

次观看1分钟前

淘宝闪购猛攻,把美团打疼了

用户562451

次观看2分钟前

调整!9月3日央视直播女排世锦赛有变,4强出2,拒绝转播日本比赛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2分钟前

2026年新农合开始缴费,去年400元,今年多少?已有缴费标准发布

移花宫# 小7

次观看2分钟前

官方回应102岁老兵看完阅兵后去世

ゆ小熊肉肉丶

次观看2分钟前

受邀观礼九三阅兵的5位明星,个个口碑好,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哦吼啦~]

次观看2分钟前

中国卫星导航用户数差距断崖:美国GPS用户数超60亿,中国北斗呢

‰统帅→

次观看2分钟前

重庆一火锅店广告被指低俗遭投诉 市监部门:正在处理

立白洗脸效果好

次观看2分钟前

“最快女护士”被解约, 夺冠有奖金但不是8万美元

炖蘑菇的闷油瓶

次观看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