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眼

为什么中国能拥有丰富的蔬菜,而其他国家却正在经历“蔬菜荒”?

春天的油麦菜,夏天的空心菜,秋冬的卷心菜——中国人的餐桌从来不缺绿叶菜。

可你知道吗,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蔬菜丰富度,在外国人眼里简直是个谜。

欧美人一年四季翻来覆去就那几样:番茄、生菜、土豆,他们甚至调侃说"中国人像兔子一样爱吃菜"。

中国人均蔬菜消费量高达383公斤,稳居世界第一。这个"蔬菜自由"是怎么来的?

曾经的中国人只能吃"老三样"

别以为中国人天生就有这么多蔬菜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人的冬天只有三样菜能撑场面:白菜、萝卜、土豆。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像准备过冬的松鼠,几百斤大白菜往墙角一堆,用棉被仔细包好,这就是整个冬天的"绿叶菜"了。

那时候的蔬菜季节性强得近乎苛刻。夏天院子里的丝瓜、豆角刚下架,大人们就开始为冬天备菜,孩子们踩着白菜山蹦跳,根本想不到几十年后冬天还能吃到新鲜菠菜。

冬天的餐桌翻来覆去就是白菜炖豆腐、腌萝卜条,偶尔来个土豆丝就算改善生活了。

南方情况稍好一些,东南省份冬天能见到些绿叶菜,但也远谈不上丰富。

70后80后的回忆里,水果是奢侈品,孕妇想吃个苹果得跑老远的供销社。小孩的零食就是糖精色素冻的冰棍,哪想得到现在菜市场能有上百种蔬菜任选,冬天吃西瓜、夏天吃草莓都成了平常事。

那会儿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副食品供应紧张得让人头疼。城市里的职工家庭每月凭票供应,农村的自留地也就那么点大,种点萝卜白菜就不错了。更别提反季节蔬菜,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很多人回忆起那个年代,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冬天满屋子的白菜味,和春天第一根韭菜的珍贵。这种匮乏的转折点,就藏在1988年农业部的一份文件里——"菜篮子工程"横空出世。

菜篮子工程改变了中国餐桌

1988到1993年,是菜篮子工程的"破冰期"。

那会儿城市副食品供应紧张,冬天想买棵新鲜青菜得托关系找门路。工程一启动,目标很明确:建立稳定的副食品生产基地,搞活流通,让老百姓的菜篮子丰富起来。

变化很快就显现了。北京的家庭主妇们发现,菜市场冬天不再只有冻白菜,偶尔能见到带着泥土的新鲜菠菜,虽然贵点但总算有选择了。上海的早餐摊开始有了热乎的肉包子,街头巷尾不再是单调的咸菜馒头。

当时一些城市的中小学还推出了课间餐,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广播体操结束,孩子们捧着牛奶、鸡蛋、肉包子吃得香甜。这小小的课间餐,其实就藏着菜篮子工程最初的民生温度。

1993年之后,菜篮子开始大规模向城乡蔓延,推行"设施化、多产化、规模化"政策。山东寿光的大棚一排排立起来,成了北京的"菜盘子";临沂的蔬菜通过新修的公路和铁路,第二天就能出现在上海、南京的菜市场。

农民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只会种玉米小麦的庄稼人,开始学着搭大棚、选良种,研究黄瓜怎么结得更长、西红柿怎么更甜。

那会儿走在山东、河北的农村,到处能看到墙上刷着"要想富,种蔬菜"的标语。农民们从单纯的粮食种植转向多元化经营,不仅收入增加了,也为全国的菜篮子贡献了更多品种。

从"够吃"到"吃好"

光有数量还不够,还得吃得放心。

1999年起,全国蔬菜供求关系从紧缺转为"平衡有余",菜篮子工程的重心开始从解决"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菜市场里多了检测员,手里的仪器能测出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妈妈们买菜时不再只问价格,开始关心"这菜有没有检测报告"。

到2005年,北京**96%**的肉类蔬菜都达到了无公害标准,这个数字在当时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2003到2008年,国际四大粮商想用大豆、小麦卡我们的脖子,企图通过控制上游原料来影响中国的食品安全。

中储粮没有妥协,采取了灵活的抛储策略:你要囤粮炒价?我们就一周抛一次小麦,看你还敢不敢接着囤。这场拉锯战持续了五年,四大粮商最终认输撤退。

这件事让决策者更加明白一个道理:菜篮子要稳,种子必须攥在自己手里,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那以后,农科院的大棚成了"魔法实验室"。育种专家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品种的改良,开始大胆尝试跨区域、跨季节的品种培育。他们把南方的蔬菜改得能在北方大棚生长,把沙漠里的植物驯化成能吃的蔬菜。

山东农科院培育出了能长在盐碱地的西红柿,新疆试验田里种出了甜度比普通品种高两个档次的沙漠西瓜。这些藏在实验室里的努力,慢慢变成了菜市场里琳琅满目的新奇蔬菜。

用科技向天地要食物

2010年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开始在田间地头发挥作用。

农民大哥的手机成了"新农具",点开APP就能远程调节大棚的温度、湿度,千里之外的农业专家能通过摄像头实时指导施肥浇水。

沙漠大棚里的滴灌技术让每滴水都用在刀刃上,以前不毛之地的戈壁滩上长出了新鲜蔬菜。海南的深海养殖网箱把海鲜养到了百米深海,水质更纯净,产品更优质。

就连微生物都成了食材来源。超市里的菌菇货架越来越长,杏鲍菇、蟹味菇、白玉菇、茶树菇挤得满满当当。

2021年"种业振兴计划"启动后,菜篮子的科技含量更是直线上升。农科院开发出了彩色辣椒、迷你南瓜这些颜值很高的新品种,渔民们把海带、紫菜种成了"海上庄稼",连海洋都成了菜篮子的新领域。

冷链物流的完善让新疆的葡萄、海南的荔枝能在24小时内新鲜送到全国各地,季节和地理的限制正在被技术一步步打破。

很多外国人到中国吃饭时,都会盯着满桌青菜直乐:"你们中国人太爱蔬菜了,我们几乎不吃这些绿叶菜。"

问为啥,他们会开玩笑说:"我们又不是兔子。"每次听到这话,我都想说:这可不是"兔子食",这是我们用四十年时间、举全国之力种出来的生活底气。

从1988年的菜篮子工程到今天的智慧农业,从冬天只有"老三样"到现在的百种蔬菜任选,这个变化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

那些曾经搬白菜过冬的70后80后,现在给孩子做着花样蔬菜。那些蹲在田里育种的专家,让"吨粮田"从笑话变成现实。那些跑运输的司机,风雨无阻地把各地蔬菜送到千家万户。那些开发APP的程序员,让农民大哥用手机就能管理大棚。

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坚守和创新,让中国的菜篮子成了世界上最丰富、最安全的餐桌。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位订阅者
  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

襄阳市一个占地107亩的工厂拍卖,被人底价2780万竞得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3分钟前

从这些故事,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和平发展的时代启示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1小时前

多国人士:中国为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1小时前

中国首批援阿富汗抗震救灾物资运抵喀布尔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1小时前

“机器狼”作战群亮了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1小时前

普京:俄将对等实施对华免签政策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1小时前

美军战机直扑委内瑞拉!特朗普下令开打,马杜罗突然服软

用户073925

次观看刚刚

可惜!临沧市一个大型养牛场因为破产第六次拍卖,才338万还流拍

眠る-SnooPy;

次观看刚刚

这一夜 宋春丽的朗诵震撼人心 刘敏涛的表演令人动情 罗晋表演也出彩

用户047654

次观看1分钟前

美欧韩日泰万万没想到,中前脚公布阅兵名单,后脚关税清单就来了

瞳孔印温柔

次观看1分钟前

泪目!天津女民兵阅兵归来,三岁儿子认不出妈妈 邻居敲锣打鼓迎接

权志龙被我帅哭了

次观看1分钟前

宋春丽母亲李真 目不识丁 却培养出一双优秀儿女 崇高的母爱令人泪目

我像个孩子执守角落

次观看2分钟前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脑袋空空,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Reds冷素心

次观看2分钟前

乌克兰托中方办的事,有结果了,普京回国前,给泽连斯基一句话

是外貌协会的妹子现身

次观看2分钟前

驻马店604亩山林承包权拍卖,被人14万元承包下来了

小彩旗最有范°

次观看2分钟前

美国人明明是载人登月第一国,何必现在还要跟中国争第二国?

有个最好的闺蜜足够

次观看3分钟前

日媒重大爆料,马科斯准备承认台湾?中国等待的机会,终于是来了

不结果的花依然灿烂つ

次观看3分钟前

咸宁市一栋独栋别墅降价拍卖,才56万元竟然流拍了

咻 ﹏\吖、毛毛

次观看3分钟前

北京大阅兵结束后,观看全程的美国防长,对中国挂起了“免战牌”

不哭不笑还是人嘛

次观看3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