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眼

与艾滋病人发生关系,被感染的概率有多少?或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如果你以为,只要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了一次性行为,就一定会感染,那你可能真的想多了。

这事儿和买彩票有点像——不是说买彩票就一定中,也不是说每次都不中,但概率这东西,确实是可以算的。

我在门诊接触过很多人,满脸都是“我完了”的表情,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幻想自己余生该怎么过。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根本没感染。但这前提是:要搞清楚几个关键点,别被恐惧带着跑偏了。

先说结论。假设你和一个HIV阳性的人发生了一次无保护性行为,那么根据数据,不同性行为方式下的感染概率是不一样的。

男女性行为中,感染概率大概是0.08%,也就是约1/1250。如果是女性和男性发生性行为,概率略低,大概是0.04%。男男性行为中,尤其是肛交,风险会高一些,被动方的感染概率可达1.38%

我知道你可能会想,“概率再小,我要是那个倒霉的百分之一怎么办?”这个问题确实不能忽视,但我们也不能被它吓瘫了。

现实中,HIV的传播其实并不容易,病毒需要“合适的环境”,才能进入体内。就像种子要发芽,得有土壤、有水、有阳光,缺一不可。

很多人来问我:医生,我和对方只是一夜情,对方说自己是携带者,但我们用了套,我是不是还是有可能中招?

我一般会反问一句:“你们套什么时候戴上的?”如果是在刚开始前就戴好,而且中间没有脱落、破裂,那就放心吧,避孕套的阻断效率非常高,能有效减少九成以上的传播风险

但问题就在于,很多人并不是“全程规范使用”。也有人在过程中“中场休息”摘了套,或者干脆就“试了一下”,然后才戴上——这种行为,其实比你想象的危险得多。

我有一个病人,是个三十岁出头的男性,和认识不久的网友发生了一次无保护的性行为。三天后,慌了神,跑来问我怎么办。

我们评估后,立刻启动了暴露后预防(PEP)治疗。幸运的是,他按时吃药,坚持了28天,最后检测是阴性。这个例子有个前提:他及时求医,没等到病毒“安家落户”。

PEP这件事,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它真的很关键。在高风险接触后72小时内启动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72小时是黄金时间窗,一旦拖过去,效果就会明显下降。你不能等到“出症状了”才来,那时候可能真的已经晚了。

而说到症状,HIV初感染期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症状,有些人会发热、喉咙痛、淋巴结肿大,但这和感冒、流感太像了,根本没法靠症状判断。检测才是唯一靠谱的方式

很多人怕检查,怕结果,甚至干脆不敢面对。但现在的检测手段非常成熟,第四代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能在接触后2-4周内初步判断,大多数人在第4周就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果。对于那些高焦虑人群,我建议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都查一次,确保安全。

说到检测,顺便提一句,现在也有匿名检测服务,不需要实名、不留身份信息。甚至有些地方提供自助检测包,可以在家里完成初筛。这对一些心里有顾虑的人来说,确实是个友好的选择。

但问题也来了:很多人对“高风险行为”根本没有正确认识。有人觉得对方长得干净、穿得体面,就一定没病;有人认为只要是异性之间,就不容易感染;还有人觉得“对方说自己没病”,就信了。

说实话,这些判断都靠不住。HIV不会写在脸上,也不会因为你“喜欢对方”就自动不传染。

还有些人问我:医生,我只是口交了一下,也没射进去,这样会不会感染?这个风险确实低,但不是零。

尤其是口腔有溃疡、牙龈出血,或者对方有精液进入口腔的情况下,虽然口交的传播概率低于0.01%,但如果积累频繁,这个“低概率”也会变成你头上的阴影

我还记得一个女孩,大学刚毕业,恋爱不久就和男友发生关系。事后才知道对方是HIV阳性,但对方说:“我们做的时候戴套了,你不会有事。”

她信了。几个月后因为其他原因做了个体检,意外查出感染。我问她:“你们全程都戴了吗?”她犹豫了一下,“好像中间脱落了一次,但他又赶紧戴上了。”就是这“几分钟的空档”,让她付出了代价。

性传播是HIV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但它的发生往往不是“故意”,而是一次次“以为没事”的侥幸心理堆出来的。坦白说,大多数感染者并不是“坏人”,他们也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讲。

所以我总和病人说:安全性行为的核心,不是信任,而是保护。你可以信任一个人,但你不能把自己的健康交给运气或者“感觉”。就像开车系安全带,不是因为你不信司机,而是因为你不确定会不会碰到醉驾。

再说一句现实的事:有些人确实感染了HIV,但他们稳定服药,病毒载量控制得很好,当病毒载量低到检测不到时,传染性几乎为零

这是“U=U”原则——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这是一项经多项国际研究确认的事实。所以和感染者在一起,并不等于你一定会感染。

但这也有前提:对方要规律服药、定期检测、病毒抑制良好。如果你和一个明知道感染HIV的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沟通清楚他的治疗和控制情况,而不是陷入恐慌。

我接触的很多HIV感染者过得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有稳定的工作、伴侣、家庭,也有健康的性生活。他们不是“危险分子”,只是需要多一份照顾和理解的人。而我们普通人要做的,不是远离他们,而是保护好自己,尊重他们。

抗病毒药物如今已广泛可及,HIV不再是无法控制的疾病,而是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长期管理的慢性病。但前提是要早发现、早干预。

回到那个最常见的问题:“医生,和HIV感染者发生一次关系,会不会感染?”我的回答始终是:不确定,但不是必然。你要做的是评估风险、尽快检测、必要时启动PEP,而不是让恐惧吞噬你。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什么都不做”,而是来自你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做。

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PEP是阻断感染的关键窗口
规范使用避孕套是最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之一
检测比焦虑更有用,早点查比一直猜来得安心。

不要拿身体去赌一个“可能没事”。也不要因为一次“感觉安全”就忘了保护自己。关键时刻,保护是你能为自己做的最大善意。

参考文献:
[1]王辰,李太生.HIV感染的预防策略与挑战[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4,17(2):81-85.
[2]张永祥,陈晓春.暴露后预防(PEP)在HIV防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5,31(3):230-234.
[3]李媛,赵新华.高危人群HIV感染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5):653-657.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萌先森。

位订阅者
  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

顿巴斯决战打响,乌外长表示愿意结束战争,却要美国严厉制裁中国

萌先森。

次观看17天前

盘点从不拍吻戏的4位女星,第一位无人敢吻,最后一位无人能吻

萌先森。

次观看1月前

半夜一到就莫名清醒,难再入睡,是怎么回事?或是这两处伤了

萌先森。

次观看1月前

女性“断崖式衰老”往往发生在这两个年龄!做好这 6 点,提前预防

萌先森。

次观看1月前

1-1战平亚洲霸主!09国少硬刚日本不落下风,中国足球希望来了

萌先森。

次观看1月前

三伏天要忌嘴,不管大人孩子,建议少吃西瓜,多吃这5样,强体魄

萌先森。

次观看1月前

对越作战后遗症:29万难民在中国,视自己为中国人,却没有国籍

葡小萄∝

次观看17分钟前

泽连斯基再次公开向中国泼脏水,用心之险恶,美国要的就是这个!

我来到了你的城市

次观看18分钟前

多吃两种维生素,有利于糖尿病恢复,糖友要知道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18分钟前

乌军特战队突袭失败:渗透行动中被俘的上尉透露关键情报

用户806689

次观看18分钟前

俄罗斯发布解密文件揭示731部队人体实验罪行,外交部回应

盛夏已如深秋|

次观看18分钟前

后续!老人故意肘击跑步学生,多人被打,已调解,更多细节曝光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18分钟前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疯纸

次观看18分钟前

武汉一天两起跳桥事件引发深思:当代人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月亮是一道温柔的光

次观看19分钟前

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创刊 一周年之际 毛泽东为之题词 “我们一定要自由 我们一定要胜利”

青春美少女噢耶

次观看19分钟前

新“拾”光 “肆”初见

迅雷下载不了爱情

次观看19分钟前

土耳其人眼中,世界上和土耳其关系最好的“6个国家”,看都有谁

@拿着棒棒糖夺天下 *

次观看19分钟前

加拿大湖泊海水大肠杆菌超标,印度移民过度排泄让海水变粪水

shoulder (依靠)

次观看19分钟前

印度懵了!美财长:若美俄谈判不顺,美国将联合欧盟制裁印度

用户885596

次观看19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