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眼

上海交大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有关“酱油”“味精”与“血压”的话题近日引发广泛讨论。

部分社交平台援引“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称,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会“马上下降”。

这一表述容易让人误以为酱油、味精是导致高血压的直接元凶,甚至有人开始极端戒断。这种说法既缺乏完整科学背景,也误导了公众对食物与健康关系的理解。

本文将从临床医生视角出发,围绕“钠摄入与血压”的核心逻辑,梳理酱油、味精是否真的会“直接致高血压”,并提供科学、实用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建议。

高血压真的与酱油和味精有关吗?

在门诊接诊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不少患者追问:“是不是我吃了太多味精?”“是不是该滴酱油都不沾?”这些问题背后的焦虑应当被重视,但也需要科学澄清。

高血压的形成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钠摄入过量确实是主要诱因之一,而酱油、味精等含钠较高的调味品确实会增加每日钠摄入量。但它们只是众多“钠来源”中的一部分。

酱油每百克约含6~7克钠盐,味精虽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但每次用量极小。与其把焦点集中在“是否吃酱油或味精”,不如更系统地关注每日总钠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食盐

现实中,很多人通过加工食品、外卖、腌制品等“隐形盐”摄入早已超标。单一回避酱油或味精,并不能“马上降低血压”。

为什么高钠饮食会影响血压?

从病理机制来看,钠离子摄入过多会造成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引发血管阻力上升,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同时,长期高钠饮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刺激交感神经活性,进一步加重血压波动。这种作用并非“立刻发生”,而是在长期积累中逐步显现。

并非所有人对钠的敏感程度相同。部分人群属于“钠敏感型高血压”,对食盐摄入极为敏感,即使轻微超量也会引起血压升高。而另一些人则相对“钠不敏感”,短期摄入变化对血压影响不大。但即便是后者,长期高钠饮食也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门诊中曾遇到一位50岁男性患者,自述未加重体重、未吸烟饮酒,却突然出现持续性头痛,经测量发现血压高达180/110mmHg。追问生活方式,他表示“口味重,以前炒菜都要加两勺酱油”。

这类案例并不罕见,但根源并非“酱油本身”,而是整体饮食习惯过咸

不吃酱油和味精就能降压吗?

从营养学角度讲,酱油和味精并非“洪水猛兽”。适量使用不仅可以改善口感,还可能减少对其他重口味调味料的依赖。完全杜绝酱油、味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钠摄入的问题,尤其是在继续摄入腌菜、火锅底料、咸味零食等其他高钠食品的前提下。

在完全去除酱油和味精的同时,如果没有提升饮食的整体营养密度,例如减少蔬菜摄入、增加红肉摄入,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要真正实现降压目标,关键在于建立低钠+高钾+均衡饮食的整体策略。

多吃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香蕉、菠菜、豆类),能帮助排出体内过多钠离子,起到缓冲血压的作用。而坚持每天摄入500克以上的新鲜蔬菜和200克水果,同样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单靠不吃酱油或味精,不足以“马上”降压,更无法替代长期生活方式调整的必要性。

如何科学预防与管理高血压?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是控制钠摄入,这不仅包括减少酱油、味精的使用,更应避免高盐零食、腌制食品和高钠调味料。增加体育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体重每减少1公斤,血压可平均下降1~2mmHg。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精神压力,对维持血管弹性、控制血压变化同样关键。

在饮食方面,应以“地中海饮食模式”为参考,即多吃全谷类、豆类、坚果,适量摄入鱼类和家禽,限制红肉与加工食品。营养均衡才是长效降压的基础,而非孤立排斥某种食材。

大众常见的认知误区需要警惕

不少人误以为“没觉得头晕、不出汗”就不是高血压,事实上高血压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被称为“沉默杀手”。还有人习惯凭“手感”判断血压高低,甚至听信网络偏方,如“喝醋降压”“多吃洋葱”,这些做法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延误正规控制。

还有一种常见误区是将“无盐饮食”视为最理想方案。其实钠是人体必需元素,完全不摄入反而可能导致低钠血症、影响神经功能。正确做法是“限盐而非拒盐”,并通过合理使用低钠盐、天然香料(如葱姜蒜、柠檬汁)来替代部分盐味。

患者家属也常常存在误解,认为“老年人血压高一点是正常的”。无论年龄多大,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都能显著降低中风、心衰等风险,延长健康寿命。

医生的建议:与其纠结酱油,不如改变整体生活习惯

作为临床医生,我见过太多因“轻信食物传言”而走入误区的患者。他们将某种食物视为“致病元凶”或“天然良药”,却忽视了真正决定健康的,是长期、整体的生活方式。酱油和味精并非不能吃,关键在于“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使用酱油和味精,不等同于高钠饮食。关键在于掌握总钠摄入这一“主变量”,并结合运动、控重、心理调节等多维干预,才能真正降低高血压的发生概率。普通人无需谈酱色变,而应学会通过营养标签识别“隐形盐”,建立科学饮食认知。

不吃酱油和味精是否能马上降血压?答案是:不一定。更准确的表述是:减少钠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但不是一蹴而就,更不能靠回避某一食材来解决问题

高血压的防控,是一场与日常习惯的持久战。唯有提升健康素养,形成科学认知,才能真正实现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王文,张军.高血压诊治中钠盐摄入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3,15(2):150-154.

免责声明.mp30:18

来自健康科普王医生

用户138122

位订阅者
  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

彭德怀再婚后,前妻去看望他,彭老总:与你是藕断丝连的关系了

用户138122

次观看1天前

A股低开后快速反弹,牛市行情还能持续吗?

用户138122

次观看4天前

明日八月廿一,“冷不冷,就看八月廿一”,有啥预兆?早看早知道

用户138122

次观看6天前

吃撑后24小时,器官都经历了什么?

用户138122

次观看9天前

董璇太聪明了!直到朵朵和小酒窝合体出道,才明白她下了一盘大棋

用户138122

次观看15天前

五常否决权不保?联合国秘书长带头,英法赞成 美俄沉默,中方表态

用户138122

次观看28天前

峰回路转,美国放风称中美会晤时间定了,特朗普要亲自跟中方求和

相思烈

次观看刚刚

千万富翁王晓举寻亲33年后携母归荣 兑现住房承诺,先医母病再报恩

※ 背叛

次观看刚刚

婚姻破裂的前兆:不是吵架,而是这4个细节!第3个最伤人

用户894507

次观看刚刚

国乒史诗级逆转世界名画:日本队集体凝固,张本智和不敢再嚣张了

老师说我是奇葩°

次观看刚刚

200架轰6,惊雷空射核弹已就绪,俄军用实战证明,中国做的太对了

用户720702

次观看刚刚

层级响应机制消弭“错占”干戈

用户401275

次观看刚刚

恭喜!国乒卫冕亚锦赛男团冠军:决赛3-0大获全胜,中国队包揽2金

用户299363

次观看刚刚

俄军炸穿乌克兰防空,炸出一意外结果:美军的秘密,终于瞒不住了

唯舟

次观看刚刚

为啥老人越老越开心?年过七旬才悟透,关键在这三点你懂吗?

用户505514

次观看刚刚

梁靖崑哭了!亚锦赛对日致胜一球落地,奔向王皓王楚钦怀抱成经典

不屌不二不是我

次观看刚刚

26年追凶!轰炸中国大使馆的凶手找到了,是刚辞职的美军四星上将

盲目的【Wolf!

次观看刚刚

解气!亚锦赛男团险爆大冷,国乒逆转日本进决赛,王皓变阵造惊魂

妹猫Temptation丶

次观看1分钟前

中美战机交锋,歼-16抢先锁定F-22,美军输在哪?台退将一针见血

ヅ坏気⑽哫

次观看1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