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眼

把英国女王像撤走,换成林则徐像?港胞这条建议,说到了我心坎里

【“把英国的女王像撤走,换成中国的林则徐像”】

“我建议把维多利亚的铜像移走,否则,那就应该再加设一尊林则徐像。”香港同胞的这条建议,算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香港回归祖国28年了,不能只是脸回来,根也要回来;不能只是人回来,心更要回来。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整整28年了,但时至今日,香港的部分街道、公园,在名称上仍然保留着浓厚的殖民色彩。对此,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于近期提出了一系列“去殖化”倡议,相关话题也因此在香港的舆论场上引发了社会讨论。

何君尧指出,香港的许多地方、街道及公园,直到现在仍以英国皇室或殖民地官员的名字来命名,比如“皇后大道”“维多利亚公园”等,这些名称“如同诅咒、催眠”,好像在“表扬”殖民者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同时又“忽略了对我们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扭曲了历史观”。

有鉴于此,何君尧提出几条建议:应该将“皇后大道中”的英文译名(Queen's Road Central)改为粤语发音(Wong Hau Road Central);将“维多利亚公园”改为“多为你呀公园”或“多维利公园”。同时,还应移走公园里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铜像,否则就应该加设一尊林则徐像,用以揭示英国殖民历史的肮脏面。

对于何先生的这一系列提议,我个人是表示举双手赞成的。但是在香港,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然港府在去年通过《成文法(杂项规定)条例草案》,删除了法例中的“总督”“维多利亚”等殖民字眼,但街道、公园名称的修改并未同步推进。

现年73岁的前立法会议员、现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汤家骅等反对者则认为,“殖民色彩的街名是香港历史与文化特色的一部分,抹去这些痕迹反而会削弱香港的国际化特质”

一些资深建制派人士也指出,改名涉及道路、建筑众多,可能引发混乱,与其“去名”不如“直面历史”,将香港被殖民的经历,比如由鸦片战争开启的百年耻辱,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另外还有一部分香港议员提到,部分殖民风格的建筑,比如旧油麻地警署,现在已经成了香港的热门旅游景点了,常有内地游客跑来打卡。很多不明就里的内地群众就好那口“港式警匪片情怀”和“混合维多利亚式、爱德华式建筑风格”,刻意“去殖化”,“未必必要”

对于以上这些或反对、或质疑何先生的声音,我对它们的评价暂且按下不表。这里我想先和大家介绍一下何先生在倡议提到维多利亚公园和维多利亚像。

维多利亚公园,简称“维园”,是香港最大的城市公园,其核心标志维多利亚女王铜像承载着香港殖民与战争记忆的复杂历史。维园位于铜锣湾填海区,北邻维园道与避风塘,南靠渣甸山,占地约19公顷,1955年建成开放,直到今天也仍然是香港市中心最大的公共绿地。

20世纪初的皇后广场

维多利亚像的建成时间更早。1897年,为了庆祝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香港殖民地政府特意为其铸造了一尊铜像,安放于中环新填海区的“中央广场”。广场因此更名为“皇后像广场”。铜像基座为精雕石砌宝座,象征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无上权力。除了维多利亚像之外,同时期的广场上还立有英王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以及英国银行家托马斯·杰克逊的雕像。

50年代的皇后公园,中空的亭子原本是用来安置维多利亚像的

1941年,香港遭到侵华日军占领,鬼子在砸掉维多利亚像的基座后,将其拆走并运到日本。后与汇丰铜狮像、托马斯·杰克逊像一道,被弃置在大阪的军火库里。鬼子本打算把维多利亚像熔掉用作他途,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如愿。

70多年前的维多利亚像

1945年,抗日胜利,香港光复,英国人又从日本人手里要回了维多利亚像。1955年,维多利亚像被安置在了当时新建的维园里。从此以后,维园和维多利亚像周边就成了香港市民锻炼身体、举办聚会的热门地点。

【“狗虽远去,但是阵阵尿骚味,仍叫人孰可忍孰不可忍”】

因为天生就带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殖民余毒气息,所以在过去几十年来,维多利亚像没少遭到香港市民的唾弃。上世纪香港还曾涌现出过一个名叫“维园阿伯”的群体,喜欢议论国际时政话题,并在相关问题上持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立场。对只会对美国人、英国人点头哈腰的香港政客横眉怒眼。因为这个群体的组成人员多为中老年男性,而且又经常在维园高谈阔论,故而得名“维园阿伯”。

不用想也知道,“维园阿伯”们对维港和维多利亚像肯定是没什么好声气的。其实不光阿伯,一些年纪较轻的人也同样对维多利亚像感到不爽。1996年,香港回归前夕,维园还曾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泼漆事件,一个年轻的男性示威者用红漆把维园里的维多利亚像给泼了个“狗血淋头”,以示自己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不满。

除了公园和雕像之外,类似的殖民符号遗留,还体现在香港法律界的假发传统上。香港法官与律师佩戴的金色卷发假发,源自17世纪欧洲权贵因梅毒脱发遮丑的习俗,后被英国司法界奉为“权势象征”。这一传统随英国殖民统治传入香港,即便英国本土自2007年起已放宽民事案件佩戴假发的规定,但香港法律界却仍然选择了饱受残缺。

直到2021年,因为香港的锡克教律师要求包头巾上庭,出于宗教需求,香港法律界这才放宽了假发规定。但即便是这样,也还是有很多香港的法律工作者选择主动佩戴假发出庭。

去年,大公文汇网曾经写过一篇锐评香港残存的英国殖民主义地名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我觉得说得非常好,用来形容如今在香港法律工作者中间仍然风行的佩戴假发的习惯也挺合适的:

“也许是英国人喜欢宠物狗的缘故,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狗的习惯,一只宠物狗在新到的所经之地,都会扬腿撒泡尿,有时甚至是可怜的点滴尿水,但这都不影响牠宣示属地管治的强烈目的。这就如同香港的诸多街道公园,狗虽远去,但是那种阵阵尿骚味,却着实叫人孰可忍孰不可忍。”

在香港回归以后,虽然维园的名字和维多利亚像都被保留了下来,但冲击维多利亚像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在香港,眷恋维多利亚像或对其去留表示无感的人占去了大多数,像何君尧这样的人始终是相对少数。但是少,不代表没有,更不代表能量小。“去殖化”的话题在香港舆论场上虽然一直难以形成主流氛围,但终究没有断过,而且近年来还有声势愈发壮大的迹象。

事实上,不仅在香港,通过对殖民者遗留下来的地标性建筑表达不满,以达到在舆论上的某种“去殖化”目的,这种现象如今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尤其是西方国家。

2018年,伦敦展览将英国女王的肖像喷上“小偷”字样,揭露文物掠夺史;2021年,加拿大因为原住民儿童遗骸事件发酵,马尼托巴省议会前的英国女王雕像被推倒并被泼上了红漆;2023年,墨尔本女王花园雕像在英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次日遭人泼漆,现场还残留了“血腥手印”的痕迹;2024年,澳大利亚更是连续了发生多起针对殖民建筑的袭击事件。

被加拿大人推倒、泼漆甚至是“斩首”的维多利亚像

大家要知道,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五眼国家啊,要论英国殖民者留下的痕迹,香港还能和墨尔本比吗?人家的示威者为了推动“去殖化”可是直接上手的,开推土机、泼红油漆什么的统统不在话下。

去殖化不是只有香港在搞,如今全世界都在搞

相比之下,何君尧不过是提议给维园改个名字,多设一尊林则徐的雕像而已。香港政界和法律界红海老有些人抱怨何先生做事太出格、说话味太冲,要我说也就是你们这帮人没有领教西方后现代自由主义小将的厉害,但凡领教过一二分,知道天花板被人掀翻了是什么滋味,没准何君尧希望给被殖民气息闷坏的香港开扇窗户的提议,早就通过了。

【“人回来”只是起点,“心回来”才是根本】

常看我节目的同志和朋友一定都知道,我对文忠公林则徐的为人处世向来是推崇备至的,所以何君尧这个提议我在看到之后第一时间就拍掌叫好了。考虑到林公和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这些历史事件极深的渊源,我认为再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适合立在维园里了,甚至就连“维园”这个名字都可以考虑向林公看齐,改成“林则徐公园”。

如果有些人觉得林则徐不是香港本地人,不适合拿来给维园改名,不适合把雕像立在维园里的话,那我觉得我们不妨变通一下。铜锣湾有什么知名人物是大家都熟悉的?选一个出来当代表也行。比如蒋天生、蒋天养哥俩,抑或陈浩南,甚至是姜涛,我觉得都比维多利亚女王更有资格。

为什么?不为什么,因为那个公园在铜锣湾,铜锣湾是中国人的地方,当然应该由中国人来当揸fit人。有英国人什么事?英国的女王凭什么?总不至于是伦敦的炸鱼薯条比香港的鱼蛋菠萝油更好吃吧?

至于担心改名换像之后旅游价值不如以往什么的——虽然我平时没少拿姜涛开玩笑,但是有一说一,要论人气,我相信姜涛在香港再怎么也比维多利亚女王高多了吧?

非要比人气、比流量,英国女王还能比得过姜涛?

你别管姜涛的人气过不得过得了罗湖口岸,我就问你:他现在是不是香港顶流。

是对吧?那不就完了吗?一些香港政界和法律界人士想要旅游价值,何君尧跟我们这些内地民众想要香港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上完成“去殖化”,我觉得姜涛还真就是个挺好的共鸣点。

2020年,香港紫荆网执行总编吕英贤曾写过一篇剖析香港“恋殖”情节的文章《砵甸乍的幽靈還在香港遊蕩》,结尾有两段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

“目前,香港的街道是否改名,尚未提上日程。即使近期提出将某些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侵略者从香港的街道上除名,估计也会引起部分有着‘恋殖’情结的港人的极大反弹,引发新的政治风波。鸦片战争的历史不能忘记,资本主义制度的‘五十年不变’,不是殖民统治文化的‘五十年不变’。历史终究会将这些以英国皇室贵族和总督们命名的街道路牌,一一放进‘一国两制’博物馆里,成为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证据,还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展品。”

“即使为了旅游价值,某些街道的名字‘不变’,香港城市也应该在这些以总督们命名的路牌旁边,另树一个警示牌,牌上标明英国侵略者在中国和香港的所作所为。让英国总督的傲慢和威严,成为鸦片战争耻辱的印记。让内地和香港更多的年轻人,以及全世界的游客,了解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150年真实历史,让整个香港特区都成为‘一国两制’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小港岛,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香港回归已经28年了,这28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早已证明:“人回来”只是起点,“心回来”才是根本。那些刻着“维多利亚”的路牌、立着英国女王像的公园、法庭上飘着的殖民假发,并不是什么“历史特色”,而是殖民统治留下的“精神胎记”。它们就像一根刺,扎在香港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地方,提醒着我们曾经的屈辱,也阻碍着彼此文化认同的生长。

维园里的维多利亚女王像

想要根除杂草

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

何君尧提议撤走女王像、增设林则徐像,并不是要“抹去历史”,而是恰恰是要“纠正历史”。一撤一立之间,是让香港的土地上,站起中国人自己的英雄;是让香港的街道里,回荡着属于中国的名字;是让每一个路过的市民,一眼就能看见:这里是中国的香港,不是英国的殖民地。

香港的“去殖化”,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因为只有殖民符号彻底退场,中国印记深深扎根,香港才能真正完成从“地理回归”到“精神回归”的蝶变。唯有如此,香港与祖国的血脉,才会连得更紧。

萌面大瞎

位订阅者
  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

全红婵哥哥回应土鸡蛋

萌面大瞎

次观看1天前

中国南海战略转变,穷则搁置争议,富则自古以来,这里面有大智慧

萌面大瞎

次观看5天前

倒计时还剩40秒,“星舰”第十飞再次取消

萌面大瞎

次观看6天前

想得到建队基石承诺!曝库明加索要3年8200万美元,遭勇士拒绝了

萌面大瞎

次观看18天前

泽连斯基:谈妥了,卖!俄新型战略核潜艇入役,普京:俄海军战略核力量持续提升!俄军:控制2个定居点,打击乌军工企业

萌面大瞎

次观看1月前

1金2银!城阳健儿闪耀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攀岩锦标赛

萌面大瞎

次观看1月前

南京大学博导东思嘉去世,仅33岁,履历优秀,长得很漂亮,太可惜

用户874679

次观看刚刚

遮阳伞诬陷大爷后续:完整视频曝光,原来是“团伙作案”

、out man    、out girl

次观看刚刚

生命接力!这些救援现场既惊心又暖心

Said the enduring as the universe, soon

次观看刚刚

女人深夜连麦情感主播,爆料著名明星韩磊出轨全过程。可怜的女人

成千上万人都在泡康师傅

次观看刚刚

珠光路小学开学第一课:红色传承+非遗实践,助力学子“向阳而生”

点首《学不会》给数学老师

次观看1分钟前

南国学校开学第一课激励学生“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

女人需要笑的很灿烂

次观看1分钟前

科技巨头的“圈地埋粪”计划,奇葩碳抵消方案背后的“环境账单”

丫头︶ㄣ狠单纯

次观看1分钟前

蓝皮书:2024年广州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等新业态加速崛起

后桌的前桌最漂亮!

次观看1分钟前

东逸湾实验学校:新学期多元表彰优秀学子,开启逐梦之旅

不画意 feeling.

次观看1分钟前

我国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9.66亿元

三人行,必有一电灯泡

次观看1分钟前

A股上市粤企半年报传递哪些经济信号?丨年报透视镜

用户054932

次观看1分钟前

青春志愿力量闪耀科技盛会!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讲解志愿者队伍首秀……

东窗 Gentle

次观看2分钟前

“电竞+国潮”燃动深圳航城,新业态劳动者共赴精彩之约

易烊中枪

次观看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