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眼

宋仁宗想要罢免宦官监军,吕夷简:臣有一计,能让他们自求罢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北宋时期,一个困扰朝廷八十多年的大问题让皇帝和大臣们头疼不已——宦官监军制度。

1040年,西夏大举进攻延州,本该取胜的宋军却因宦官干扰指挥而惨败。宋仁宗动了废除这一制度的心思,却担心宦官势力强大,硬碰硬会引发政治风波。

就在这时,宰相吕夷简微微一笑:"陛下,臣有一计,不用直接废除,反而能让宦官们自己请求罢免监军。"这究竟是怎样一步“妙棋”,能让盘踞朝堂的宦官集团主动交出权力?

一位小官员的崛起

吕夷简并非出身显赫的高官子弟,但他叔叔吕蒙正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曾任北宋宰相。

年轻的吕夷简颇有天赋,二十二岁就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他聪明机敏,办事能力强,很快就引起了朝廷高层的注意。

宋朝立国之初,太祖赵匡胤就定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官地位远高于武将。

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学习唐朝的做法,派宦官到军中监督将领,这些宦官被称为"监军"。

表面上看,这样可以控制武将,防止他们造反。

但实际上,这些没有任何军事素养的宦官,却能干预军队的指挥决策,导致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吕夷简年轻时就不是那种刚正不阿、一味追求道德完美的官员,而是懂得审时度势,知道在复杂的朝堂上如何生存并获得更高权力的人。

他既不像范仲淹那样刚直,也不像寇准那样锋芒毕露,而是以圆滑和智谋著称。

当刘娥太后掌权时期,吕夷简靠着精明的头脑和灵活的处事方式获得了太后的信任。

1031年,李宸妃去世,吕夷简劝说刘太后厚葬李宸妃,这一做法看似普通,实则是他拉拢人心、展示仁厚形象的政治手段。

通过这类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吕夷简一步步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吕夷简一一拿下政敌

随着时间推移,吕夷简的政治手段越发成熟。

在宋仁宗朝,他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付范仲淹的手段。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清官和改革派,他的正直和理想主义与吕夷简的务实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从1029年到1033年,吕夷简利用自己的权势,三次将范仲淹贬谪外地。这并非单纯的个人恩怨,而是政治理念和施政方向的冲突。

范仲淹主张积极改革,这与吕夷简维持现状、稳定至上的思路相左。

吕夷简深知,在北宋这样的环境下,激进改革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远大于其好处。

1033年,吕夷简更是利用一个关键时机废除了郭皇后。

这一举动表明他不仅在朝堂上有能力与政敌周旋,甚至能影响皇室内部的重大人事变动。

除了范仲淹,王曾、李迪等朝中大臣也先后成为吕夷简政治斗争的对象。

吕夷简不是通过公开对抗,而是借助各种巧妙的政治手段,一步步削弱对手的影响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些政治斗争揭示了吕夷简作为"权相"的本质: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奸臣,也不是清廉正直的贤相,而是一个深谙权力运作规则,懂得如何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生存并掌控局面的政治家。

一场惨败引爆的矛盾

北宋建国八十多年来,宦官监军制度一直是个隐患。这一制度源自唐朝,最初目的是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但随着时间推移,弊端越来越明显。

宦官们没有军事经验,却能干预军队指挥,甚至随意更改作战计划,导致军队战斗力严重受损。

问题在1040年达到了爆发点。

这一年,西夏大军攻打延州(今陕西延安),宋朝派兵迎战。

宋军主帅刘平和石元孙原本制定了合理的作战计划,但被随军的宦官监军强行更改。

结果可想而知,宋军惨败,刘平羞愧自杀,石元孙被俘。这场本可避免的惨败震惊了整个朝野。

朝廷内外开始公开讨论废除宦官监军制度的可能性。

军方将领们自然强烈要求废除这一制度,文官集团也多数支持这一观点。

然而,宦官势力在宫中根深蒂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宋仁宗施压,坚决反对废除监军制度。

宋仁宗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一方面,他清楚地看到了监军制度对军队战斗力的严重损害;另一方面,他又担心直接废除会激怒宦官群体,引发宫廷内部的不稳定。

就在这进退两难之际,宰相吕夷简提出了他的计策。

吕夷简的“妙计”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吕夷简没有选择正面硬刚宦官集团,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

吕夷简向宋仁宗献计说:"陛下,与其直接废除监军制度引起宦官不满,不如表面上支持保留,但暗中设计让他们自己放弃这一特权。"

吕夷简的计策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是他建议宋仁宗在朝堂上公开表态,肯定监军制度的必要性,这让宦官们松了一口气。

接着,吕夷简提出,既然监军如此重要,那选拔监军的标准就应该更加严格。他建议让宦官集团的头目负责推荐合适的监军人选。

表面上看,这是给宦官们更大的权力,但吕夷简在建议中加入了关键的一条:

如果推荐的监军在任上出现问题,导致军事失败,推荐人要连带责任,一起受罚。

这一条看似合理,实则是吕夷简计策的精髓所在。

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下诏要求宦官头目推荐监军人选,并明确规定了连坐条款。

这下子,宦官们陷入了两难。

如果推荐人选,万一战场上出了问题,他们就要承担责任;如果不推荐,又等于自动放弃了监军的权力。

经过反复思量,宦官们意识到这是个无法承受的风险。最终,宦官集团主动向宋仁宗请求,废除监军制度。

就这样,困扰北宋八十年的宦官监军问题,在吕夷简的巧妙布局下,不战而胜,和平解决了。

吕夷简被称为“权相”而非“奸相”

吕夷简解决宦官监军问题,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巧妙的制度设计,让对手自己走入圈套,最终主动放弃特权。

这种方式避免了正面冲突可能带来的政治动荡,维护了朝廷的稳定。

历史上,吕夷简被称为"权相"而非"奸相",这一评价颇具深意。

所谓"权相",指的是擅长权术、长于谋略的宰相。

吕夷简确实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也曾打压过范仲淹等政敌。

但他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维护北宋政治的稳定。

在北宋这样一个重文轻武、文官主导的体制下,吕夷简的务实作风和圆滑手段,恰恰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所需要的。

他不像范仲淹那样追求理想化的改革,但也不像后世的秦桧那样出卖国家利益。

吕夷简的政治智慧在于,他懂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原则,什么时候该灵活变通。

解决宦官监军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

吕夷简没有选择道德制高点上的正面批判,而是通过巧妙的制度设计,让宦官们自己意识到监军制度的弊端。

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问题,还避免了可能的政治动荡,可谓一举多得。吕夷简的做法虽不够"高大上",却是实用有效的!

《——【·结语·】——》

吕夷简解决宦官监军问题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复杂问题,硬碰硬未必是好办法,巧妙的制度设计和政治智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作为"权相"的一生充满争议,但在这件事上的表现无疑是高明的。

在权力的游戏中,有时聪明人不需要亮剑,而是让对手自己放下武器。这样的政治智慧,即使放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品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

《宋史·吕夷简传》、《长编》卷一百三十、《宋朝政治史》

死心塌地陪着你

位订阅者
  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

佛山两公园5200尾灭蚊鱼“上岗”,研究称一尾饥饿的鱼一天能捕食438条蚊幼虫

死心塌地陪着你

次观看6天前

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绘就丝路共赢蓝图

死心塌地陪着你

次观看13天前

视频公布:俄士兵徒手擒获乌克兰无人机,用力砸毁!美火速援乌:为德国“插队”送“爱国者”,五角大楼首次协调武器转移

死心塌地陪着你

次观看14天前

耳朵上有这条折痕,是心梗、猝死的“标志”?医生:警惕6个异常

死心塌地陪着你

次观看14天前

从强硬威胁到主动松口,特朗普用了72小时

死心塌地陪着你

次观看15天前

技能人才培养“出圈” 河南有啥“秘诀”?

死心塌地陪着你

次观看16天前

中国年轻人正对越南在“降维打击”!

Oakley

次观看刚刚

刚刚预报!台风来了!临沂全市有雨!

用户921425

次观看刚刚

几百万人断崖式戒烟背后的原因

小逗比

次观看刚刚

不只一家民调!“震传媒”报道赖清德民意惨跌:不满意度破5成

男人不拽,姐不甩

次观看刚刚

学费暴涨35%,家长直呼卷不动啦!

祸害

次观看刚刚

近距离观察病友聘请的护工,看看她是怎样照顾病友的,一言难尽

种种讨好的杂技。

次观看刚刚

为何赖清德民调大崩跌?吴子嘉:“大罢免”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用户743147

次观看刚刚

A股调整到3550,不管你现在是几成仓,下周行情请听我一句

用户812679

次观看刚刚

释永信邻居发声:当年他大哥从少林寺带回一个装满钞票的尼龙袋子

小学萌妹>﹏<

次观看刚刚

安徽烧伤男孩664分考上东南大学,专业曝光太感人,竟和恩人有关

用户147668

次观看刚刚

“30个饺子没吃饱”,公公的冷漠和自私,成了婆婆心头拔不掉的刺

Sωeet°暖春

次观看1分钟前

比亚迪突曝好消息:不装了摊牌了,国足先放一放,牵手米兰成功了

用户775965

次观看1分钟前

婆婆究竟说了啥,惹儿子儿媳不高兴,让周末晚餐小团圆不欢而散?

╭ァ亞軾⑦ゞ

次观看1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