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眼
说到古代武将,很多人脑子里都会蹦出那种猛男形象:扛着几十斤重的兵器上战场,抡一天都不带喘气的。尤其是那些演义小说和影视剧,动不动就给武将安排个“八十斤大刀”或者“百斤铁锤”,听着就让人觉得牛气冲天。可问题是,这事儿靠谱吗?古代武将真能举着几十斤的家伙事儿打一天?
一、历史背景:古代战争啥样?
先说说古代打仗是个啥情况。咱们得明白,古代战争可不是影视剧里那种单挑耍帅的场面,而是真刀真枪的大混战。战场上,士兵和武将面对的可不是一个两个对手,而是成群的敌人,外加混乱的环境。步兵、骑兵、弓箭手混在一起,杀声震天,尘土飞扬,能坚持战斗就不错了,更别提耍花活儿了。
在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战争的形态一直在变。春秋时期主要是车战,贵族武将坐战车指挥,兵器多是青铜制的,比如戈、矛、剑。到了战国,步兵和骑兵开始唱主角,铁器也逐渐取代了青铜。汉朝以后,骑兵更厉害了,武将得会骑马砍杀。唐宋时,步兵阵法发达,武将还得配合大部队作战。明清呢,冷兵器和火器混用,战场更复杂。
为啥扯这些?因为武将的武器和战斗方式,跟那个年代的战争需求脱不开关系。武器重不重、能不能抡一天,不是武将想咋样就咋样,而是得看实战需要。太重的家伙事儿,耍起来费劲不说,还容易把自己累垮,战场上可没人等你喘口气。
二、人的体能:古代武将有多强?
说到扛几十斤兵器打一天,咱得先看看古代武将的体能到底咋样。别被演义忽悠了,以为个个都是超人。武将也是人,体能再牛,也得有个限度。
古代人,尤其当兵的,身体素质肯定比现在普通人强。毕竟那时候没啥机械化,全靠体力干活儿。武将多是从小练武,骑马射箭、舞刀弄枪都是日常。加上古代饮食虽然不丰富,但打仗的都是壮劳力,营养跟得上需求。研究表明,汉代士兵平均身高在1.7米左右,唐代也有类似水平,放到古代不算矮,体力也不差。
不过,古代人也不是铁打的。打仗不是健身房举哑铃,抡兵器得讲究耐力、爆发力和协调性。现代运动科学告诉咱们,普通人举个20斤的东西连续挥动几分钟就累得够呛,更别说几十斤的武器在战场上折腾一整天了。武将就算经过训练,体能顶多是普通人的两三倍,也不可能无敌到不累。
古代武将的训练确实不轻松。史书里常提到“习武”或者“练兵”,比如《史记》里说项羽“力能扛鼎”,意思是能举起几百斤的重物。不过这多半是夸张,突出他的力气大。实际训练呢,可能包括举石锁、拉硬弓、练长矛这些,能增强力量和耐力。唐代还有“武举”考试,得扛着武器跑步、跳跃,比现代特种兵训练还硬核。
但训练归训练,实战是另一回事儿。战场上得不停地跑、砍、挡,体力消耗比训练大多了。举个例子,现代军人背个20公斤的装备跑10公里都得喘半天,古代武将就算再能扛,抡几十斤兵器打一天,估计也得累趴下。
现代研究表明,人体耐力有个上限。普通人连续高强度运动一小时就得歇着了,专业运动员能撑两三小时。古代武将就算牛,能打个半天不歇已经很了不起了。要是武器太重,体力消耗更快,可能一两个小时就得换人。所以,几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听着挺唬人,实际操作难度不小。
三、武器的重量:历史上的兵器有多重?
现在聊聊重点——古代兵器的真实重量。演义里动不动就“八十斤大刀”,可真有这么重吗?咱得看看史书和考古证据。
古代兵器种类多,重量也差别大。咱挑几样常见的说说:
剑:青铜剑一般1-2斤,铁剑稍微重一点,3-5斤。汉代的环首刀,单手用的,也就3斤左右。剑是轻巧型武器,靠速度和技巧取胜,太重了反而不灵活。
矛和枪:矛杆加矛头,整体重量5-10斤。唐代的槊(长矛的一种),骑兵用的大概10斤上下。枪杆多是木头或竹子,减轻重量,方便刺杀。
刀:单手战刀一般5-8斤,比如唐刀、宋代砍刀。双手用的大刀,像明代的戚继光抗倭用的那种,顶多10-15斤。
斧和锤:战斧和锤子算重型兵器,但也不夸张。战斧一般10-20斤,锤子稍微重些,可能20-30斤。不过这些是砸人的,不是随便抡着玩儿的。
弓弩:弓的拉力算重量单位,汉代步兵弓拉力50-80斤,但弓本身也就2-3斤。弩更重,但士兵扛着的不超过20斤。
从这些数据看,古代兵器大多在5-20斤之间,超过30斤的很少见。为啥?因为太重不好用啊!战场上得快速反应,武器重了,挥两下就没劲儿了。
演义里常说“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八百斤”,这靠谱吗?先说“斤”的问题。古代一斤不等于现在的一斤。汉代一斤约250克,唐代300克,明清才接近600克。按演义的说法,关羽的刀八十二斤,换算成现代也就20-30斤,不是完全离谱。
但问题在于,演义爱夸张。青龙偃月刀是小说虚构的,历史上关羽用的是矛或者剑,没证据说他扛个几十斤的大刀上阵。李元霸更不用说了,纯属编的,八百斤的锤子压都压死人了,哪还能抡?
兵器设计不是为了炫酷,而是为了杀人。太重的武器不实用,挥不动不说,还容易伤自己。古代工匠造兵器时,会考虑平衡性和耐用性。比如长矛,杆子轻、头子重,刺起来省力。大刀也是,刃薄柄轻,砍得快又不累手。几十斤的家伙事儿,可能只是仪式用的大件,真打仗没人用。
四、考古证据:出土文物咋说?
光靠猜不行,咱得看看考古挖出来的真家伙。出土文物能告诉咱们,古代兵器的重量到底是多少。
商周时期的青铜戈、矛,重量一般在1-3斤。比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戈,刃长20多厘米,总重也就1.5斤。剑更轻,平均1斤多点。这些兵器适合车战和步兵混战,太重了士兵扛不动。
战国到汉代的铁兵器多了起来。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里的铁剑,平均3斤左右,长矛连杆带头也就5-7斤。汉代墓葬出土的环首刀,重量也在3-5斤之间。铁比青铜硬,但重量没增加太多,说明实用性还是第一位。
唐宋时期的兵器更精良。陕西唐墓出土的长槊,总重10斤左右,骑兵用着正好。宋代开封挖出的砍刀,单手用的也就6-8斤。明代戚继光部队用的狼筅(一种竹制带铁头的武器),总重15斤,已经算重的了。
有些出土的战斧和锤子确实挺重,比如山西晋墓出土的铁锤,20多斤。但这玩意儿多半是骑兵或者步兵砸阵用的,不是武将拿来耍一天的。考古学家分析,这种重兵器更可能是短时间爆发用的,打几下就得歇。
从考古看,古代兵器重量集中在5-15斤,超过20斤的少之又少。几十斤的家伙事儿,不是没有,但多是仪仗用,比如皇帝赏给武将的“金刀”,看着唬人,真打仗没人扛。出土文物证明,实战兵器都偏轻便,耐用为主。
兵器重量定了,咱再想想实战咋回事儿。举着几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可能吗?
古代战争不是马拉松,武将也不是一直抡兵器。打仗有节奏,冲锋一阵后得喘口气。大规模战役里,武将更多是指挥,亲自上阵的时间有限。像三国演义里那种“大战三百回合”,纯属瞎编。史书里,像《资治通鉴》记载的战斗,武将砍杀几轮就换人了,没人能撑一天。
武将上阵不只带一件兵器。主武器断了或者累了,可以换副武器。比如唐代骑兵带槊的同时,还配刀和弓,打不动了就换家伙。几十斤的重兵器,就算有,也可能是开场砸几下,后面还是得靠轻便的玩意儿。
战场不是单打独斗,武将身边有亲兵护着。重兵器可能交给力气大的士兵用,武将负责指挥和关键时刻出手。一个人抡几十斤打一天不现实,但团队配合下,短时间用重家伙儿倒有可能。
聊了这么多,咱们总结一下。古代武将能举几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吗?答案是:不太可能,但也不完全是胡扯。
从体能看,武将就算再强,连续抡几十斤兵器一天也超出了人体极限。考古证据显示,实战兵器大多5-20斤,超过30斤的很少见,几十斤的更是凤毛麟角。演义里的“八十斤大刀”多半是夸张,真打仗用不了那么重。实战里,武将靠的是训练、技巧和团队配合,不是纯拼蛮力。
不过,古代武将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举多重的兵器,而是能在乱战中杀敌、指挥还能活下来。出土文物告诉咱们,兵器的真实重量没那么夸张,但设计得实用又致命,这才是真牛的地方。
所以,下次再看小说或者电视剧,别被那些“百斤大锤”唬住了。古代武将不是超人,但比咱们普通人强多了,靠的是真本事,不是虚头巴脑的重量数字。
矮女是萌妹i
没有更多了
军改中有三支部队升格:西藏军区、联勤保障部队、武警西藏总队
矮女是萌妹i
次观看15小时前
足协杯疯狂一夜!决赛国安vs河南,500万激励奖,1-0爆冷=创历史
矮女是萌妹i
次观看1天前
跑道上的老人肘击跑步学生,请问:你卖的是什么老?
矮女是萌妹i
次观看3天前
见面前 特朗普喊话泽连斯基:接受现实可立即停战
矮女是萌妹i
次观看6天前
高圆圆—美腿写真,这大长腿谁顶得住啊!
矮女是萌妹i
次观看8天前
经济半年度成绩单出炉,5.3%的增长率
矮女是萌妹i
次观看8天前
三代人寻亲80年 终于在英名墙找到他的名字
妹猫Temptation丶
次观看24分钟前
夏令营里的成长暖流
Secret°
次观看24分钟前
苹果印度第3家零售店9月2日开业 位于“印度硅谷”
妳6毛我6毛咱倆壹塊二
次观看24分钟前
审计护航,守护结核防治防线
情绪控 lost
次观看25分钟前
新规落地!C证车主花130元增驾D证,两轮三轮合法开
╮犯二的騷年不憂傷╭
次观看25分钟前
我很反对回老家建房,可清明节回家扫墓,听了老家人的话 我犹豫?
相顾伶俜
次观看25分钟前
芝罘区厚安游园塑胶场地修好了
见过天堂也下过地狱
次观看26分钟前
芝罘区残疾人志愿服务队成立
Same time[时光不变]
次观看26分钟前
高新消防成功救助陷沙车辆
爱不爱一瞬而已
次观看26分钟前
强制社保应和公平性改革同时推进
神一般的男人
次观看26分钟前
OPPO Find X9 Pro,影像旗舰中的续航怪兽
爱遇良人
次观看26分钟前
老师都被家长叫过哪些离谱的称呼?网友:经常被喊老公
潜意识失忆▓
次观看26分钟前
大小播报员|西牟小学一年四班李歆然《红旗颂》
我的爱死于你的辣手丶
次观看27分钟前